近段时间, 野猪频频登上网络热搜。
10月29日,铁路南京站发布情况说明:
截至目前,我国野猪的数量已经达到200万头,广泛分布于28个省份。一方面。野猪由于缺乏天敌、繁殖快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增加,另一方面,野猪破坏农作物,并威胁到村民人身安全。
9月27日,云南昭通一位77岁的老太太在上山时遭到一头野猪袭击。在被咬伤后,老太太拿起一把镰刀进行自卫,并成功将野猪杀死。据透露,这头野猪两天内连续咬伤了4人。
有的野猪“从天而降”。在云南昭通永善县墨翰乡花园村,有女子在公路上驾车,突然有6头野猪从100多米高的悬崖上摔落到公路上,当场死亡4头,1头伤势过重死亡,1头伤势较轻,窜入附近山林中。当地随后对5头野猪尸体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并组织乡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开展防范野猪宣传。
野猪所到之处庄稼都会被拱 。 据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宁夏固原的一些县里,当地人 大部分 依靠种地为生。 因为缺水,农作物都是靠天吃饭。 “有时好不容易下了雨,雨停了,猪来了,一年都白干了。 ”
杭州临安湍口镇农户胡师傅说,初夏和近期,都出现过野猪下山找食的情况。” 他所在的村,大家防范野猪的土办法很多,比如扎稻草人、放鞭炮和养狗。“这些方法不能常用,野猪很快就适应了,下次就不怕了。以前只要发现野猪,点一串鞭炮,野猪就跑了。现在这个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为防止野猪对农作物造成较大伤害,好多人在农田边安装篱笆、铁制护栏等。“有时候有用,但有的篱笆也经不住野猪冲撞。”
野猪泛滥原因何在?
野猪成为“显眼包”般的存在,其繁殖能力较强是重要成因。野猪为杂食性哺乳动物,爱吃糖分和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其借助灵敏的嗅觉辨别成熟农作物,感知并拱食植物的地下根茎;野猪在山地森林、草原均可生存,还能根据季节、食物资源、人类活动等调整其栖息地,在繁殖季会寻找水源充足、隐蔽的地方搭建巢穴。
近些年来,我国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为野猪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丰富的食物来源。 此前野猪曾被列为“三有”野生动物,即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捕杀受到严格限制 。
野猪 “下山进村”为哪般
野猪致害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破坏农作物、种植的药材林果等。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表示,野猪最喜欢在春秋两季从山里下来光顾农田。在春天它把刚种到地里的种子拱出来吃;在秋季庄稼成熟的时候它取食玉米、水稻、林果等等。
遇到野猪如何应对?
“装死”管用吗?
碰到野猪后应当 尽快逃跑,或者是躲到障碍物后,不要尝试和野猪搏斗。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
另外可以报警或者报告林草部门,请护农狩猎队来处理。另外野猪主要是晨昏活动和夜间活动,这个时间点要注意防范。
“野猪致害”问题怎么解决?
1.猎捕调控
国家林草局2021年就在山西、四川、福建、宁夏等14个省区开展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多地积极探索开展猎捕调控、主动预防、肇事补偿等措施。 2023年6月,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剔除,野猪被“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除名。今年年初颁布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更是强调,要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
2.资金补偿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关于化解野猪损毁农作物、危害人身安全问题的建议”复文(2021年第7063号),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贵州等9个省份出台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明确将野猪致害补偿纳入支持范围,由当地政府安排资金予以支持。
3.自主躲避
遇到野猪应当尽快找掩体躲避,或者快速奔跑离开。对于农作物可以采取建设围墙、护栏,或者放置大喇叭等措施,起到驱赶野猪的作用,避免农作物受到破坏。
来 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