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一个字一个字先吃透单字,再完整学习整个句子。
天(tiān),《说文解字》“颠也。至高无上。从一从大。他前切。”说文是依照小篆字体来解释文字的,把天字看成了会意字,从哲学角度解释了我们中国人对上天的认识,天是至高无上的,君权天授,所以皇帝是天子。
我们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天就是人的象形,而夸大了头部,所以在古文中,天的本义是人的头部,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刑天,就是被砍了头的形象。古代还有一种在额头刺字的刑罚叫天,《易·睽》“其人天且劓(yì)。”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注解“剠(qíng)凿其额曰天。”我手上89版的《辞海》天有12条释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逐条阅读。当然,在这里天就是和地相对应的天空的意思,这应该是从人头顶上的引申意义。天居然还是个姓氏,我不由想起,我们闽南人在碰到有人提过份要求的时候,会回上一句,“你是姓天吗?”我以前理解这是讽刺别人,你以为你是天王老子吗?没想到,真的有人姓天。
其实,我感觉从篆书角度去分析,天还可以看成指事字,大字形是正面站立的人,人头顶的一横,就是指代人头上的天空或者人的头部。只是隶书拉直笔划后,字体的象形属性削弱了,就不容易分析字体的本源意义。这也是《说文解字》的伟大之一,为我们系统保存了大量古文字字形。
地(dì),《说文解字》“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籀文地,从䧘(qí)。徒内切。”这是典型的形声字解释。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解释天地形成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从篆书,甚至从籀文时期,地就是形声字了。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