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5:30闹钟醒来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洗漱完毕,把红薯鸡蛋放进锅里蒸着,我打开了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辑三“以教育为志业”,开始阅读。张老师的文字诚恳而又睿智,带给我许多启发,让我进入深度思考。
张老师在书中强调教师要以教育为职业的时候,举了黄爱华老师的例子,他说黄老师是真正以教育为职业的。他指导老师的时候始终非常专心认真,尽管自己身体不太舒服,但是依然希望受过他点滴的指导、受过他深刻的影响、受过他持续教会的老师能够在自己的课堂里面逐渐有更大的变化。他不断的在数学科目专心的做一件事情。张老师说你不要看一个人只做一件事情,只要他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了,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会非常厉害,而一个人什么都做,也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做再多也没有用,张老师把黄老师比作是刺猬型的思想家,把自己比作是狐狸型的思想家。他说刺猬型的思想家,一生就做一件事情,而狐狸型的思想家就想做好多事情,而且会做许多事。刺猬型的思想家一生就做一件事,虽然只做一件事情,但是只要他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就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他会非常厉害张老师说黄老师是属于刺猬型的思想家。张老师说他自己是属于狐狸型的思想家,能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眼里心里,我们也觉得他非常厉害,是仰望的存在,令我们非常佩服!
那什么叫志业呢?所谓志业始志于此,立志于此。要达到这种境界,张老师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以自己为理由,而不是做不好什么事都怪别人。其实所有的挫折、所有的强大、所有的不幸,我们都不要在别的地方找理由,先在自己身上找理由。
作为一个教师,一旦找到这个理由,你所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会逐渐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甚至说话结巴也会有结巴的魅力,内向也会有内向的魅力。比如很多本身是说话结巴的演讲家,他们的演讲特别善于抑扬顿挫,而内向性格的人很多最终成了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所以你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理由,找到依据,找到自己发展的情景。
读到这儿,我忍不住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情。昨天课堂上一名学生与后面的同学讲话,不听课也不做笔记,本来想提醒一下就可以了的,但是因为不是只有一次这样的状况,而是好几次都是这样的状态了,我想来想去,觉得很有必要私底下了解一下具体原因,所以课后我把他叫去了办公室。我原本的意思是了解原因后再跟他讲一下课堂的重要性,希望他能认真对待语文科的学习,他的其他科目成绩在班级还是不错的,可是语文成绩却很弱。我想通过我的引导,希望他重视语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也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业。但是到了办公室之后,当我与学生交流对谈的时候,发现学生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问他为什么不做笔记?他说看不见,我说可以配眼镜或者看看同桌的也可以呀!他不吭声。问他上课为什么讲话,他说没有讲,只是后面的同学跟他说话然后他回头看了一眼而已,没有讲话。我希望他调整好心态,重视课堂学习和学业规划,不能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毕竟大家的时间都这么宝贵。但是他说无所谓,我一看,话题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只好让他先回去。再继续下去,我估计会被他惹火了。我必须知道更具体的情况。
中午与他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下情况,说这是一个因为身体原因休学刚回来的孩子,我瞬间释然了。不管是因为什么情况休学,他能重新回来学习实属不易了。也许他本身因为各种状况休学都已经有点不太适应学校的生活了,我如果对他还向其他学生一样的要求,似乎也不太合适。
当读到张老师的这一句“其实所有的问题,我们自己首先在自己身上找理由”时,我在想,为什么与这个学生沟通不畅?矛盾的聚焦点就在于作为教师的我希望学生珍惜课堂上的学习时间,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获得语文学科的素养提升,从而整体的提升自己的成绩,同时也希望他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渐成长,这本来出发点就很好。而学生可能之前对学习就不是很重视,现在刚回来,也许也没有那么快适应呢。他自己都没适应新的班级,怎么能让他跟其他学生一样安心学习呢?他可能对我的要求和班主任的要求都还不是很了解。也可能一直习惯自己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教师想让学生进入状态,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获得自己学业的进步,而学生认为自己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学不学无所谓。你要他学,而他不想学。矛盾就产生了,冲突也可能会出现了。但是现在换另外一种角度来着想,学生为什么不想学习?是语文课堂不够生动吗?我自认为我的课堂还算是生动的。那他对自己的语文成绩无所谓吗?也许是有所谓的,只是一路来基础很弱,或者自己原本如此,所以一下子也改变不了这个学习态度。而他本身从休学回来的状态回到课堂已经不容易,我希望他能够跟上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他曾经已经学过,对于知识和技能也许他掌握了,但是心理上是否已回归?可能还在休学在家的状态呢。
想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学生不同,学情不同,作为教师的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适应返校的学习。但是我又想,学习可以缓慢一点进入状态,但是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出现课堂捣乱的现象是坚决要制止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养。可以学的慢一点,能力也可以弱一点,但是不能没有修养,不讲文明,没有课堂规则,不能影响自己和他人,这是前提。不过教师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学生交流,如果出现沟通不畅,一定要及时停止,避免出现处理不当的现象。思考至此,我对昨日学生的事情也就释怀了。当一个孩子想不到要更好的成长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慢就是快”,静等花开即可。
三、以教育为志业,我们还要把读写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工作来做。很多老师在一门心思研究课堂,研究怎么能把课上的更好,比较少花心思在怎么写的更好看。说的比写的好,换一种方式就可以把说的优势凸显出来,有很多人说的很好,但没办法写出来,那记下来就可以了。现在国外有一种新的促进孩子写作的方式,叫口写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叙述,然后记下来,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写书面作文,而是口说作文,孩子口说的时候更生动,更丰富,更独特,更没有畏惧心理,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文质教育研究院的生命化教育一直在很用心的推动,使教师们变得更厉害。
今天语文课堂上的学生“一分钟口头作文”我设计的题目是“学习有用吗?”学生兴趣浓厚,有的说“学到就是赚到了!”有的说“学习是自己的,是尝试与实践的过程,学习让人快乐!”有的说“学习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规划!”有的说“学习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习的经历也让人生变动更丰富!”有的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有的说“学习改变认知,从而改变命运!”有的说“学习能让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喜欢口头作文,基础扎实一点的学生对写作稍微有兴趣一点,但其实学生是害怕写作的,尤其是议论文,把张老师的“生命化教育”写作理念告诉学生,学生还是挺喜欢的,他们觉得可以关照自我,向内探索,也可以向外进阶。
四、以教育为志业,一定要以实践为路径。就是不断磨合,不断磨自己,不断折腾。张老师强调的是反复实践,要去琢磨,每天都要去思考,他说要把教育这件事情变成生活中最重要的思考对象,你会发现所遇到的一切都会转化成教育的资源,都可以对你的课堂、对你的学生、对你的教育写作有帮助,这叫“身剑合一”,从技术和修养方面多维的接收并蓄。你最终会发展的更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诚恳而热情,质朴而善良,这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的教师形象。
今年8月份,参加小尘老师的“日更挑战300天”至今,发觉自己在简书上的日更文字已经13万多了,偶尔把写的内容发给学生看,学生在文章里看到了自己,又开心又惊叹,说自己课堂上的“灵机一动”也被老师发现了,还把他们变成写作的素材,真的开心呀!是的,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教育资源又是自己写作成长的过程。越反思越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更加勤快学习,所以阅读和写作也加大力度了,尽管很累,但是很开心也很充实!
愿自己往后余生更加勤勉踏实,以教育为志业,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