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表示,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收势头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和压力。2024年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到农民收入的33.9%和42.4%,是农民收入的大头。一号文件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部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封面新闻记者:
最近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农民反映活不好找、钱不好挣。请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祝卫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农民增收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三农”工作有一句话常讲,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是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收势头也面临不小的困难和压力。从收入来源看,2024年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到农民收入的33.9%和42.4%,是农民收入的大头。文件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部署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着力发展富民产业。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兴业才能富民。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群众挑上致富的“金扁担”。发展乡村产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打好“特色牌”,做大“土字号”,不能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避免同质化、内卷式竞争。针对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不均衡,有的发展活力不强甚至难以为继等问题,要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原则,一业一策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乡村产业,根本目的还是富民,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探索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二是着力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增收。外出务工仍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摆在了重要位置,强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2024年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了3300万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确保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和收入稳中有增。针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要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现在到县域就业、回老家创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文件强调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模,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谢谢。
来 源:国新网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