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低淘展会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石英:文科“危机”与“大文科”重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4 12:24:3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4b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复旦大学调减文科招生比例之举,又引发一波“文科无用”的舆论热潮。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文科无用论”并非是现在才有,而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只不过近两年显得格外突出。其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压力激增所致。文科真的无用吗?已经有大量讨论说明文科“无用之大用”,这里不必重复论证。显然,将就业困难的原因归结为“文科无用”,是一个十足的伪命题。但结构失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文科危机”却是存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复旦大学调减文科招生比例之举,又引发一波“文科无用”的舆论热潮。之所以说“又”,是因为“文科无用论”并非是现在才有,而是几十年来一直存在,只不过近两年显得格外突出。其最为直接的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压力激增所致。文科真的无用吗?已经有大量讨论说明文科“无用之大用”,这里不必重复论证。显然,将就业困难的原因归结为“文科无用”,是一个十足的伪命题。但结构失衡、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文科危机”却是存在。这里“文科危机”问题主要表现为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我想仅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很多人把毕业生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不能就业的原因归结为“专业不对口”,这种将专业完全对应于职业的观念应当说已经不合时宜。譬如很多大学都有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等,学院下面还有更加细分的专业,行政管理毕业生都能当公务员进入政府部门吗?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都能到企业人力资源部从事管理工作吗?显然,这样的“对口”极少能实现。也就是说,大学文科培养人才应当也必须是宽口径的,专业划分越细就业越难“对口”。

    再如社会工作专业,按照专业划分,“社会工作”是属于社会学二级学科“应用社会学”下面的一个专业方向。近十余年来该专业已经过好几轮扩张,尤其中央和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最近还有新的社工学院挂牌成立,社工专硕、专博点也在增加。与此同时,社工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焦虑也是最大的。其最为对口的就业岗位是街道社区。然而,一方面无论从传统观念还是收入上衡量,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大多不愿意选择社工为职业;另一方面即使学生愿意,基层街道社区也没有那么多社工岗位。早在前几年中山大学就曾压缩取缔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招生,当时也曾引起舆论哗然,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举措无疑是正确的。

    面对“社工焦虑”,社会学界也有“大社工”和“小社工”的讨论。中央社会工作部所指“社会工作”包括信访、非公党建等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部内容,是“大社工”;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则相应地称“小社工”,其基本目标是秉持“助人自助”理念,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困难群体。我们知道,社工专业源自西方,其“专业性”无非是一些基础的医学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让社工毕业生去做类似婚姻家庭个案,未必比“居委会大妈”好。显然,“小社工”专业是无法覆盖和胜任“大社工”要求的。

    “有为”才能“有位”。对于学科也同样如此。文科“危机”反映出学界自身需要反思。部分文科学者盲目模仿自然科学,跟风西方范式,把“专业性”看得过重、分得过细。对自己的专业领域画地为牢,搞“小院高墙”。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滞后,不愿意或不能够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其实,细分专业是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研究愈益深入的要求。中文“科学”即有“分科之学”的含义。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如果搞学术研究当然也需要细分,如历史学分先秦史、明清史等。但应当看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需要极少数人从事细之又细专业的“象牙塔”学术研究。我们培养文科人才绝大多数都应是应用型人才,能够适应广泛的、不断变换的社会需求。而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职业更替速度越来越快。从今天AI发展趋势可以看到,越是“专业技术”的岗位越容易被机器替代。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而非专才。应用型文科教育不能办成文科职业技术培训。有必要对现行文科学科设置加以调整,合并过细过小专业,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文科专业设置宜粗不宜细,“新文科”应当是宽口径的“大文科”。

    广义上说,社会、市场对文科的需求其实要远大于对理工农医科的需求,因为文科素养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基础,文科教育培育人文情怀价值理性,塑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灵魂底蕴。因此,文科教育更多应是面向所有专业的通识教育。这样,当文科专业被调整压缩,文科教师不是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是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赛音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4b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dita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