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如同一股暗流,悄然滋生并蔓延于基层工作之中,成为阻碍数字政务高效运行的一大顽疾。基层工作者的手机屏幕,常常被各式各样的工作群和政务App填满,有的要求每日打卡签到,有的则强制上传繁琐的表格、数据、图片及视频资料,更有甚者,还需时刻关注并及时参与点赞、转发、评论等活动。这些看似数字化的“便捷”举措,实则背离了数字政务旨在提升效率、促进便利、确保科学决策的初衷,反而成为了基层工作者难以承受之重。
面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行动刻不容缓,且需从“当下改”做起。工作群泛滥成灾,导致基层干部深陷“信息海洋”,忙于“盯群”与“爬楼”,无暇顾及实际工作;公众号关注度低迷,更新内容无人问津;政务App多头开发,功能重复,数据重复上传,不仅浪费资源,更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过度依赖打卡、回复与上传资料留痕,不仅弱化了面对面的沟通与服务,还可能滋生摆拍、造假等不良风气,将形式主义的“毒瘤”植入基层工作之中。对此,我们必须立场坚定,以雷霆万钧之势,坚决反对并纠正这一不良现象。各级各部门应深入自查自纠,同时引入社会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强大合力。
然而,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能仅满足于“当下改”,更要着眼“立长久”。对于不必要的政务App和工作群,应坚决予以卸载和解散,同时,要纠正将机械排名、无谓留痕、台账记录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的错误做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长效机制。我们应鼓励基层干部走出“指尖”,走进群众,用脚尖实地丈量民情,倾听真实民意。唯有如此,基层工作才能接地气、有温度,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最终要“见实效”。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于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发挥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将基层干部“拴”在手机上、“困”在平台里,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更难以对实际工作产生实质性帮助。因此,我们应坚持以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基层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样,对于政务App的评价也应聚焦于其能否真正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提升工作人员办公效率,而非仅仅看重其下载量或功能插件的数量。
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加强政务应用程序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数字赋能基层工作稳步前进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政务App还是工作群,都仅仅是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我们应不断强化技术应用、促进数据共享与集约建设,让数字政务回归便捷、高效、智能的本质,真正实现“数据为人服务”。通过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为基层减负赋能,让科技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总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科技真正为基层赋能减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科学的数字政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