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好处是人人都是电视台,有言论自由。
坏处是,别有用心的人,瞎讲;没有定力的人跟风,瞎传。
居然看到几篇文章:说朱元璋是回回。
元朝末年的“回回”主要指的是在元朝时期来到中国的中亚、西亚的穆斯林群体。
在蒙古的西征过程中,许多中亚、西亚各地各部落和各王国的工匠、平民、军士以及一些将领、贵族和学者等,被安置到我国。
以讹传讹的源头之一是回族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1909年2月19日—2000年3月21日)。在其著作中,他提到了关于朱元璋可能是回族的传说,但他本人对此存疑,并未将朱元璋列为回族人物。
违背3个常识:
1、宗教常识:
老朱当过和尚,是佛门中人。
某教是一神教,极其封闭,信徒只能进,不能出,没有来去自由。
想和穆斯林结婚,无论男女,你也得信教入教。
如果朱元璋是信某教的回回,他是打死也不会更不敢入佛门的。
即使他走投无路下,进佛门为口饭吃,他的乡亲及族人,会把他拖出来,物理清除。
因此,从宗教上说:朱不可能是信某教的回回。
2、历史常识:蒙古人在西征时,裹挟大量的战俘,投奔的部落或小国,抢钱抢粮抢人,于是元朝治理下的大北方才会人种多样化。同时,这真的只是一时的历史漩涡,毕竟西域的物理空间太大,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大漠多沙尘暴,补给困难,完全可以设想,带回多少的外族人数量,不可能多。
元朝的蒙古人善于打仗,不善治理,才有回回的发挥空间。
如果是明清,早就想各种办法,进行文化同化外族人。
清朝最会想办法,忌惮蒙古人的武力值,于是用“满蒙一家”+喇嘛教同化,让蒙古人口锐减。
因此,在中原大地上,汉人众多,而回回人口相对较少。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朱元璋拥有回回血统的祖先的可能性非常小。
3、地理常识:
安徽省凤阳县的岗丘与浅山占全县总面积的85.7%,属江淮丘陵地带,真不是富饶之地。
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这个地点现在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村,山地,农村,多水患。
元末的回回工匠、回回商人多半居住在城市和交通要道上。
从居住和出生地点来看,朱元璋不可能是信仰某教的回回。
在此,子淳可以补充一些元朝末期的社会人文背景,当时的淮河流域确实经常发生水灾。元朝统治的88年期间(1279—1367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
安徽省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地处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之间。东与明光市、南与定远县毗连,西部、西北部与淮南市、怀远县、蚌埠市接壤,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
境内有淮河、濠河、板桥河、小溪河、天河、窑河、鲍家沟、池河8条主要河流,共长325.3千米,其中淮河流经县境内长52.5千米,年平均过境水量262亿立方米。其中,朱元璋出生的村庄,西边就是小溪河。
此外,过惯40年以上好日子的国人,对大水灾的印象不深,对其危害没有直观体验。
因为黄河多次夺淮入海,因而导致淮河河道大量泥沙淤积,旱季旱死,雨季涝死。
大水一来,所经之处,土地被冲走,房屋被冲塌,一砖一瓦都不剩。
大水退后,人们根本找不到原来家园的痕迹。怎么办,背井离乡,只为苟活一命。
黄泛区的历史,一直是中国民族在黑色记忆悲惨世界的民族疤痕,是黄泛区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颠沛流离换来的,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中有体现。当然,《1942》电影有人祸因素,但持续了整整10年。
因而,黄泛区的民风极其彪悍,这是由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造就的。朱元璋为何得到义父郭子兴的看重,他带领的凤阳集团为何能打,建立明朝后的明太祖为何严苛狠辣,因为他见多了人性中的暗黑区。
今天的江苏宿迁,离凤阳200公里,历史上也是黄泛区,出过项羽,出过刘强东,喝酒在全国有名。
说一个当代的真事,我一个内蒙古朋友,1998年在呼和浩特上大学。同寝室来了个中原大地的同学,家里遭了水灾。
到了吃饭的时候,7个同学都去了;中原同学找借口不去,吃自己背来的一麻袋生红薯。
连续3天都是如此,再没眼力的同学也看出来了,于是多打一些饭菜,借口吃不完,邀请他一起吃。
最后,从朱元璋之后的子子孙孙来看,朱氏家族,对道门极其亲和。
朱棣修了武当山金顶,推崇真武大帝。
之后的皇帝,对龙虎山的天师府多次加封,拨出大量真金白银。
淳诗一首:
淮河之畔水患多,民风彪悍苦难全。
太祖严苛因何起,黄泛区史泪满面。
和尚来自佛门中,宗教信仰出身现。
凤阳汉人朱元璋,非回非教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