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苏墨 陶稳 5 月18 日上午,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名单,并颁发证书。同时“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揭幕,“博物馆5G新生活”活动、“中国国宝大会”节目及“金话筒走进博物馆,带你一起读中国”专题教育活动启动。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首都博物馆、北京市内相关博物馆联合协办。国际博协(ICOM)主席阿尔贝托·加兰迪尼为中国主会场活动发来视频祝贺,他对国际博物馆协会与中国博物馆界长期且成功的合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呼吁全球博物馆携起手来,共同搭建各国人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博物馆顶层设计日臻完善。藏品保护、展示利用、教育服务及机构管理等博物馆改革全面铺开;二是博物馆体系布局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2天新增1家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224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博物馆社会功能显著提升。在全球博物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的背景下,2020年度我国博物馆推出陈列展览2.9万余个、教育活动22.5万余场,接待观众5.4亿人次,网络观众数以亿计。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杨斌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北京市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今后,在全体博物馆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将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活力充沛、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使“博物馆之城”成为北京享誉世界的金名片。
据了解,18日下午,首都博物馆将举办博物馆日主题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博物馆发展之路。18日晚,首都博物馆将为公众打造一场融合展览、话剧、京剧、舞蹈元素的“博物馆之夜”活动。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围绕这一主题,近期北京地区各类博物馆将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教育传播、公众体验和文化遗产推介活动。此外,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也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