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的,你要维持14亿人口的基本,这得需要多少粮食,需要多少资源和多少工作岗位?要保护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需要多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种挑战是小国无法想象的,小国依附大国就好了呀,但是大国能依附大国吗?上一个这么干的国家叫苏联,你看它现在还在吗?
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而且要全方位的强,就好像那个木桶一样,哪块板子短了都不行,都会漏水。不要觉得强大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都说现在大环境不好,其实从世界的角度看,我们的情况比其他国家要好得多。为什么,老祖宗有句话叫"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大的政策,都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我们现在吃到的果子实际上都是老早以前埋下的种子。现在主要的几个经济增长点,比如新能源、光伏、一带一路,哪个不是至少十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新能源是从2010年开始补贴的,那会私家车都还不普及,马路上空空荡荡,你那会要是跟人说十年以后大街上都是电动汽车,十个人有十个人把你当疯子。光伏是从02年开始布局的 ,那会光伏发电成本多高啊,欧洲直接都放弃了,就咱们还在不计成本的投入补贴,为啥呀,就因为中国当时有7600多万的无电人口,国家电网拉不过去,你不能让自家孩子没电用啊,没办法再亏钱也要搞。结果光伏发展了二十多年,现在全球的光伏产能90%在中国,每年光靠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就可以保障全国老百姓的用电量。论总发电量的话,中国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未来光伏的发电成本还会继续降低,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欧洲现在反应过来了,想追赶光伏进度,那能追的上吗?话又说过来了,是不是国家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好战略政策,就万事大吉了呢?肯定不是啊,制定战略不难,难的是不计代价地执行,十年如一日的执行。
就比如新能源车吧,它的爆发是有前提的,首先路桥基建你要能跟得上吧,其次你要有足够大的消费市场,路桥基建就先不说了,中国外号基建狂魔啊。这个外号不是吹出来的,就说培育这个消费市场,你以为我们的消费市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有消费能力吗?八年的脱贫攻坚战,1800多名基层干部牺牲在一线,换来了1亿人摆脱贫困,这叫做托底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解决了多少工作岗位,抹平了多少信息差,提供了多大的消费市场,根在哪,四个字”宽带中国“。
2013年发布的国家战略,十年时间,互联网使用人数从1.8亿突破到13亿,现在数字经济占全国GDP的1/3,换句话说,互联网的发展,至少提高了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收入,这也是托底啊。
还有一个大底是什么?教育。虽然中国的教育一直被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从1977年恢复高考,1986年开展义务教育,1999年大学扩招,招生人数从当时的10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万,20多年的时间,中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全民识字率97%,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巨量的技术人才,就不爱听很多专家说什么人口红利,是非洲没有人口还是印度没有人口,还是东南亚没有人口,人口从来都不是红利,受过教育的人才是红利,这才是托住中国的大底。
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没有什么上天眷顾,没有什么奇迹降临,这期间战争威胁,虎狼环伺,抹黑造谣,我们经历的还少吗?好在大道至简,中华民族一直信奉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有多少汗水泪水,就有多少收获回报,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上面是视频中一位主播的侃侃而谈,讲的透彻说的也好。我利用上班空闲一点点敲打出来的文字,几分钟的语言却有一千多字,只为了记录分享,值得!